首页 > 新闻资讯

儒家文化以什么为核心(儒家文化的核心英文)

儒家的核心是什么?我们从小被教导儒家的核心是“仁”与“义”。

孔子说他自己是“述而不著”,因此,后人只是通过《论语》中只言片语,以及孔子编纂典籍的甄选原则,总结出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“仁”,仁者爱人也。接着,又从《孟子》中找到“义”,舍生而取义也。遂将“仁”与“义”交给了儒家,作为对儒家的简单总结,也更容易传播和理解。

儒家的核心不是仁,也不是义。

儒家的核心是礼乐。

周朝的礼乐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统治思想。什么是礼乐?礼乐就是社会秩序的规训,譬如礼乐规定天子用九鼎,诸侯用七鼎,如果诸侯用九鼎,那就是僭越。孔子一生最高的理想是什么?是仁吗?是有教无类吗?这些是孔子的实践,但不是他的理想。他的理想是重振礼乐。他始终在强调“克己复礼”,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”——明确了社会尊卑秩序,天下自然就能治理好。更直白一点,在新旧交替的春秋战国,礼崩乐坏,君臣混乱是国家衰弱的缘由,只有国家恢复礼乐秩序,才能重新强大起来。因而,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,杀少正卯,打击三桓,重新强调了鲁公—大夫—庶民的尊卑秩序,统一了国家力量。

礼乐作为统治思想,它从商朝时期的祷祝神明过渡到了祭祀先祖,强化血脉连结,其中必然有繁琐的程序,这些繁琐的程序渐渐演化出了专门的工作人员——儒生。今日许多人在讨论儒家的时候,会特别明确地将儒生与儒家割裂开来,两者有关系,但又没完全有关系。其实没什么好避讳的,孔子本人就是儒生,不能因为将孔子尊为儒创始人,就把他和儒生划清界限,你看朱元璋有嫌弃过自己爹妈是穷人吗?而且,儒家的主流思想,依然没有摆脱儒生的工作范围。只是,孔孟几代人的努力,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儒家学说。

春秋战国时期纷争动乱,列国都在追求更高更快的发展,而把时间浪费在繁琐规范化程序上的儒生,显然与当时的环境有些不合。孔子、孟子都被当时的其他学派嘲笑过,汉朝以前的儒生常常被嘲笑为迂腐,守着繁琐的旧礼,与求变求新的春秋战国格格不入——你可以说那个时代礼崩乐坏,但是时代的潮流谁能阻挡?百家争鸣,其实质是在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治国理念。比如农家、兵家,看似后期衰落消失,然而在它们基础上的耕战思想,却让魏国崛起,让秦国统一天下,并且深入到两千年的历史中。

儒家什么时候才被需要?

大家都在嘲笑宋襄公打仗,也把宋襄公的“君子之战”当作是不合时宜的迂腐守旧。在春秋战国,孙武的奇袭楚国,孙膑的围魏救赵,是兵家的奇谋诡计,将战争升华为艺术,也带来以万数计的死亡与恐惧。而儒家从来都是在乱世中东奔西走,如丧家之犬,投奔王侯之间,有一股能屈能伸、忍辱负重的精神。由于他们具有系统的思想传承,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,到了天下太平,在乱世中东奔西走的儒家就会死灰复燃,利用专业的礼乐知识,在新的社会秩序中建立起旧制度。比如叔孙通。

叔孙通在秦末动乱之际,转投于群雄诸侯之间,为当时人所不齿。汉高祖刘邦有任侠之气,接受的是春秋战国的气概,因此很讨厌儒生。后来刘邦当了皇帝,由于群臣都是布衣故人,加上元从勋功,因此对刘邦这个皇帝非常随意,这让刘邦感到很不适。于是叔孙通趁机进言,帮刘邦制定朝廷礼乐制度,明确君臣间尊卑次序,以及繁琐严格的礼仪。在经历一套标准化上朝规范表演后,刘邦开心地感叹道:“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快乐啊!”

统治者之所以喜爱儒家,并不是因为儒家可以展现统治者爱护百姓的“仁”和“义”——你推崇儒家关老百姓什么事——而是儒家可以为他们制定礼乐制度,强化国家的治理。一方面,儒家为社会秩序提供了规范化管理;一方面,也在囚禁着社会的各个阶层。汉朝的皇帝就很推崇儒家,并且以儒家的“孝”来治理天下,强调“忠”与“孝”,因而汉朝的皇帝谥号里都有“孝”字,比如孝景帝,孝武帝。我们常说,历史各朝代都是“儒表法内”,本质上是法家思想。这种表述并不准确,法家不过是儒家的傀儡,统治者只是通过法家的严酷刑法来强化儒家的礼乐制度罢了。

从宋朝开始,经历了骄兵悍将的藩镇时代,宋朝开始加强文治,寻求利用儒家来强化统治的稳定性。于是,宋朝将隋唐开始的粗放型科举,逐渐细化到儒家经典,也正是在宋朝,诞生了许多儒家大师,比如程颐、朱熹等。至明清时期,科举沦为了之乎者也的教条八股,皇帝——朝臣——黎民,在就是士——农——工——商,儒家彻底完成了对社会的规训,无论谁当皇帝,这套规制就一直在延续,儒家也能一直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。到了明朝灭亡,清朝建立,许多大儒为了能平息内心对满清的抗拒,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概念——很简单,换了皇帝叫亡国,但只要还认孔夫子,那就不是亡天下,读书人还是有用武之地。

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的清末,百家争鸣的时代重新到来,不同的学说和思想都在探索拯救国家的道路。其中自然也有病急乱投医的,譬如康有为,原先做过什么荒唐事暂且不说,后来他竟提出要搞个儒教,还要让儒教成为国家宗教,真是恐怖至极,幸而此人没什么大本事,没做成这种荒诞不经的事。原本,从原始的宗教到礼乐的儒家,已经是古代历史的重大变革,如果倒退回去,那真是糟糕透了。

可在变局中,儒家也并没有给出可靠的答案,反而作为既得利益者,一直反对现代化进程,儒家本身成了要被革命的对象。这时,许多儒生又走上了老路子——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苟起来,等天下太平再出来发挥光和热。像梁漱溟这些旧时代的儒家人物,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孔老夫子,就转到佛家门下求解救世人的方法,其结果依然是茫茫然不知所措。

现在的社会中,儒家的理念依然随处可见,有些是当作“传统美德”,有的是“优秀传统文化”……无论从哪个方面讲,儒家或许更应该只是当作历史去研究,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可以加入现代教育理念中,老吾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需要写进社会福利体系,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能当作社会交往基本原则……值得强调的是,我们不应该让儒家的礼乐制度死灰复燃,更不能狭隘地将儒家等价于中国文化。

原文标题:儒家文化以什么为核心(儒家文化的核心英文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oodstylecd.com/news/11595.html
免责声明: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,「格调佳」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